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

雙崎部落


雙崎部落位於台中市和平區自由里東崎路二段,乃『依山靠溪』之處。

崎嶇的山路環繞着部落的進出口,使此地得名為『雙崎』





雙崎並不大,爬上種滿甜柿的山坡上,即可瞭望其美景。

部落中主要的住戶是台灣十六族原住民之一——泰雅族。該地屬於泰雅北勢群聚落之一,同時也居住着些許的排灣族『平地人』,並主要以農業及手藝為生。


在這小小地方裡,人少少卻人好好,富有滿滿人情味,見到觀光客的到來,也不吝於介紹當地的文化風采,為我們的探訪帶來了許多幫助。







秋,是甜柿豐收的大好季節。部落以東,遍地密密麻麻的白色袋子,便是未成熟的甜柿啦!據當地年有八旬的泰雅族長老說,部落人們的種植,不單是自吃,還會售到平地,所以會顧及蔬果的『流行季節』來決定該種些什麼,像在以往主要只種植蔬菜類,後來隨着生活的改變,而種起了香蕉、梨子、桃子、椪柑、橘子,時至近年而種起了甜柿。


既是『依山靠溪』,雙崎以西自然是溪啦。那便是鼎鼎有名的——『大安溪』




大安溪跨越苗栗縣和台中縣,雙崎與苗栗也只是一橋之差,一溪之隔,在部落裡往西遠望,即見苗栗風景。

長長的大安溪邊上,小小的雙崎部落,成為了網誌命名的靈感——『大安小崎』




雙崎部落中,除了一些簡單的用餐店與商店外,最主要的還是農園編織坊,種種泰雅族的的服裝風貌與製作,皆可見於編織坊裡。

聽聞此地的老人們說,以往的部落裡,打獵,種植,紡織即可自足生活,不需要什麼外在資源,直到戰後,部落被漸漸發展起來,族人對外的買賣生意開始頻密,也逐漸現代化,開起了不少店面。

那,農園與編織坊的興盛,無疑是傳承泰雅傳統的代表者呢。






漫步於雙崎大路上就可看見的兩尊雕像,便是泰雅族的傳統——打年糕織布

長老說,以往的『織布』對於泰雅女性相當重要,那並不是一份職業,而是一道象徵。女孩首先要學會織出自己的衣服,才象徵着能嫁出去了,以後就要幫着家人、夫家編織。


學會織布是泰雅族傳統女性的光榮,那男性呢?

答案就刻在九二一紀念族人廣場的景觀台上——







傳統泰雅男性的光榮象徵,無疑是成為一個獵人

獵人是泰雅族無上光榮的職業,而雕像裡的『土狗』是獵人的『最佳良伴』,並非什麼名種特犬;『山豬』則是極棒的『收穫』。只可惜在政治的操作下,為保護大自然,打獵被禁,獵人一職也隨之消失,轉而重於種植。


狩獵到的山豬,經過處理再醃製後,配上打好的年糕,便是泰雅族的節日、慶典、婚宴等等的傳統必備之禮。



(出自:http://itaiwan.moe.gov.tw/2013docrace/works-photo/PH0729016/PH0729016.aspx)


除了雕像以外,路上也可看見一棟泰雅族的傳統竹屋。由於竹屋不如鐵皮屋,對日曬雨淋的抗力始終有限,相隔幾年就必須重建,此次剛好也處於重建中,只好在網絡上看看啦。


沿著路途中下去,還有棵『百年樟樹』




來到此地,若無交通,實之不易呢!一天只有六趟公車!!!




公車站旁就是自由國小啦!這所學校只有三十五名學生左右,但設備上卻『五臟俱全』,學校後側還在建着運動場呢。




在雙崎部落住了三日的民宿:芭勒的







為此旅途製作的影片😃😃😃 :




芭勒的

雙崎部落唯一的民宿—— 芭勒的



中間這位就是『芭勒的』的女主人——秀蓮阿姨啦!

秀蓮阿姨本是屏東的排灣族原住民,後來嫁到雙崎,當起了『泰雅媳婦』。

那『芭勒的』三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呢?

其實『芭勒的』也就是秀蓮阿姨的排灣姓氏,這三個字在排灣語中有着“快樂”的意涵。

早前的雙崎並沒有早餐店,秀蓮阿姨原是當地自由國小的食堂阿姨,常常不到中午,她就听到小朋友們說肚子餓了,小朋友們也很喜歡她的廚藝,於是阿姨便萌生了開早餐店的念頭。

起初,秀蓮阿姨只是邀請小朋友們來自家廚房吃個早餐而已,並無提供給其他人。後來阿姨辭去了國小的廚工,開始經營起正式的早餐店,但早餐店剛起步時,這還是個非常簡陋的地方,下雨時還會漏水,隨着客人越來越多與部落小朋友及牧師的支持,又巧遇貴人黃老闆的幫助,便進行了『大改裝』,才有了現在的『芭勒的』。










早餐店裡還設置了小小的舞台供大家表演,秀蓮阿姨彈吉他也好棒噢!



悄悄地拍下了一段——




芭勒的早餐!



秀蓮阿姨說,她希望這家早餐店就跟大夥的家一般,裡面除了隨時可自彈自唱外,也必須脫鞋才能進店。如今早餐店已是部落人的小聚點之一,每逢早晨就能看見三五人在這兒邊吃邊聊。

阿姨也說,部落裡以往並沒有民宿,若有客人或觀光客來都沒地方住。在她參與了自由國小開辦的DOC家庭接待課程不久後,就順勢把早餐店的後部改成了民宿,成了雙崎部落裡首家,也是至今唯一一家的民宿。





非常乾淨吧?不止如此噢,部落裡生活也相當簡單與安全,無需鎖門,傍晚還能聽見小朋友門在屋外玩鬧。

把門打開瞧瞧,就被這群小瓜們跑進來『參觀』了。




其實,要在部落裡維持生活相當不易,許多父母為了家庭所需都會外出工作,所以部落中有許多的隔代教養,而秀蓮阿姨就像這群小瓜的『大家長』一般照顧他們。

『芭勒的』,或說雙崎部落,就是這樣一個寧靜舒適的地方,大家幾乎都認識彼此,滿滿熱心。在忙忙碌碌的城市生活中,偶爾也不妨來此放鬆放鬆。

從一個破房子,到早餐店,又到民宿,其中必然有著許許多多的努力與不易。

非常感謝秀蓮阿姨三天兩夜以來的招待~









雙崎教會——安息日會

在雙崎部落中,絕大多數住戶的信仰是基督教。

漫步於短短幾百公尺的部落街道上,已可看見三間教會的佇立。

於是,打着一顆好奇的心,便趁著星期六與秀蓮阿姨一起來到雙崎的其中一間教會——安息日會。




這是個非常和諧溫馨的教會,每逢星期六便是教會的崇拜日,大夥會聚集於此一起高唱詩歌,研讀聖經,分享近況等等。

秀蓮阿姨還是教會的『女長老』之一耶~




左邊那位就是本教會的牧師啦,他與阿姨一樣,是排灣族;右邊則是年紀已有八旬的當地長老,仍然中氣十足呢。

兩人個別以中語(國語)和泰雅語在台上相互翻譯解說。部落長輩們所知道的語言特多,本來就說着泰雅語,經歷了日劇時期也懂得日語,再來也會講國語,甚至有些還會講台語呢。

為此,我們也錄製了一段教會中的『新聞報導』——


在長老的翻譯中,其實不難發現他一口流利的泰雅語中也摻合了不少日語。那是因為有些較為細或觀念上的事物,用泰雅語不好表達或無法解說,於是便以日語代替。

 再來就是教會的敬拜詩歌啦——

 


崇拜完畢後,大家還會留在教會的小食堂聚餐。



趁著聚餐時,我們向長老打聽了一些雙崎與基督教的故事。

原來,是因為早前國外有着入山傳教的習俗,於是將這份信仰便傳到了雙崎,讓當地百姓們認識了神,教會也開始在這片土地上紮根,而延續至今……

比露工作坊

比露工作坊位於雙崎部落下方,是當地泰雅族人所經營的一家傳統泰雅服飾製作坊。



老闆娘說,傳統泰雅服飾主色以紅、白、黑為主,也有少些綠色。男服偏黑色系列,女服則以紅色為主。

另外,一般上男生服飾所採用的線條較粗,看起來比較陽剛;相對來說,女生的線條較細,看起來較為柔。





此外呢,傳統泰雅服上的飾品有血藤子(黑)、雞母珠(白)等等,都是到深山去採集後,再曬乾,自己打洞製成的噢!當然也能以種植的方式,弄出一些。

老闆娘還送了我們幾顆~





那麼,這些服飾的製作機器主要有『高機』和『地機』。

地機較為傳統,製作者必須坐在地上進行。


😂😂😂老闆娘的地機剛好被小朋友弄壞了,就來看看其他網頁作參考吧:


但,現代大多泰雅服飾的製作是以高機進行,據說高機是從外國引進的技術,對製作者而言也比較方便,但過程相當複雜。一針一線的穿插排列,都相當耗時呢!只是聽聽還真難明白。就由下邊就老闆娘介紹的影片代以說明啦~






還有製作領帶的機器:



試服及與老闆娘合照:





老闆娘為人友善親切,花了將近一兩小時的時間接受我們的訪談,還不厭其煩地一一向我們解釋與介紹!

就聽聽老闆娘怎麼說吧: